教育王國
標題: 德國升讀大學 [打印本頁]
作者: yatyat0701 時間: 25-6-28 23:21 標題: 德國升讀大學
請問多香港人選擇德國升讀大學嗎?
多或少的原因?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25-6-29 09:44
yatyat0701 發表於 25-6-28 23:21 
請問多香港人選擇德國升讀大學嗎?
多或少的原因?
語言是個考慮,認識有少年人以德國升學唸工程為目標,就算揀有提供English stream的學校,也會在中學階段修讀德文裝備自己。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5-6-29 15:48
yatyat0701 發表於 25-6-28 23:21 
請問多香港人選擇德國升讀大學嗎?
多或少的原因?
用英文教嘅本科極少,幾乎冇咩選擇。大部份本科需要起碼CEFR C1 level或以上...
作者: yatyat0701 時間: 25-6-30 00:50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5-6-29 15:48 
用英文教嘅本科極少,幾乎冇咩選擇。大部份本科需要起碼CEFR C1 level或以上... ...
用英文教的本科不是已加設不少嗎?CEFR C1 level 沒有問題,一直都是用英文的,包括日常生活溝通、書寫等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5-6-30 01:34
yatyat0701 發表於 25-6-30 00:50 
用英文教的本科不是已加設不少嗎?CEFR C1 level 沒有問題,一直都是用英文的,包括日常生活溝通、書寫等 ...
你覺得係,揀得到科就得。我嘅了解係本科大部份係德文教授,需要德文CEFR C1或以上。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6-30 08:55
yatyat0701 發表於 25-6-30 00:50 
用英文教的本科不是已加設不少嗎?CEFR C1 level 沒有問題,一直都是用英文的,包括日常生活溝通、書寫等 ...
你還是多了解所謂增加的international programs ,有沒有你孩子心儀的program,如果冇,就要睇德文能力。

作者: twhkleung 時間: 25-6-30 21:08
去外面讀書, 就算大學先去, 一去都最少4年.
4年对人生唔算短, 特別係十几歲到四十年前, 是人生任可能力方面的最活躍皆段, 4年佔了近二十幾%.
如这四年生活, 没法融入當地文化,实在可惜, 此终, 德国的一切历史, 文獻, 文化生活特式, 唔用德文去理解, 此终都会係格格不入. 讀書就更大影向, library, 期刊, 什致小說, 最地道的出品, 一定係德文先行.
當年我小朋友, 佢睇过Mercedes的Benz生产线, 同BMW Museum后, 返來就话想去德国讀書, 开始简左deutsch做第二語文, 幾年暑假,都跟學校去德国的娣妹中学上課(玩居多), 住响果边住當地同学屋企, 佢話个德国女同学同父母都好好人, 每星期六日, 帶佢出去行街食野, bbq, 又同d同学向条河道一齊游水玩, 重话d 运河船駛响佢地出面经过 (我差d比佢嚇死).
另一例子, 同事派左去英国幾年, 住响Reading, 有次过去meeting, 無意中听到佢年Reading都讀錯, 一個自己都住左幾年, 但連自己住的地方名, 也可讀錯, 有乜可能, 咁同向埋边晚晚conference call冇太大差別吧, 返正又唔方会同d local 同事, d 客会有乜深交了.
两个真係extreme cases. 有時筒去外面讀書, 唔可能只係為讀书, 否则, distance learning, online course就ok了.
作者: 964000 時間: 25-6-30 23:06
yatyat0701 發表於 25-6-28 23:21 
請問多香港人選擇德國升讀大學嗎?
多或少的原因?
本帖最後由 964000 於 25-6-30 23:09 編輯
順便提下,如果有興趣去德國升學
可考慮升中入German Swiss German stream的fast track, 完全不用德文background 學校會support, 跟德國課程,雙語教學(Eng+ German), science 科目主要英語,學校counsellor有support德國升學。舊年都有人考Abitur滿分(我地叫狀元)入了HKU medic. 學校亦很支持接觸德國文化,平時遊學也多去德國。
https://www.gsis.edu.hk/en/academics/german-international-stream/secondary/fast-track-programme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6-30 23:09
twhkleung 發表於 25-6-30 21:08 
去外面讀書, 就算大學先去, 一去都最少4年.
4年对人生唔算短, 特別係十几歲到四十年前, 是人生任可能力方面 ...
有趣的分享!
我都去過Mercedes 睇生產線,也去過BMW Museum,我較喜歡BMW ,特別係入口的不鏽鋼珠的profiling ,天井下面是如何製造框架,好有心思and Concept Car。

作者: twhkleung 時間: 25-7-1 01:28
ANChan59 發表於 25-6-30 23:09 
有趣的分享!
我都去過Mercedes 睇生產線,也去過BMW Museum,我較喜歡BMW ,特別係入口的不鏽鋼珠的prof ...
我返而对生產线感新鮮, 第一次親眼睇住d technician 砌架benz出泥, 好真实. BMW个Museum可見到好多靓靚古董車, 真係好吸引. 可惜, 唔識德文, 睇唔明好多資料.
所以, 去德國升学唔識德文, 不如考慮去返英美加澳更值得.
如果係學費问题, 其实好多非英語国家都性价比好高, 好多都係国際生学費好平的, 特別係北欧果d發達国家, 就算海外生学費, 也只是 < HKD 100k, 有d更低到HKD 四五万, 但, 要識當地languages. 其实我自己覚得係好值得, 也是很好的经驗.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7-1 07:16
twhkleung 發表於 25-7-1 01:28 
我返而对生產线感新鮮, 第一次親眼睇住d technician 砌架benz出泥, 好真实. BMW个Museum可見到好多靓靚古董 ...
我係機械工程師出身,對機械裝配車間好熟悉冇乜新鮮感。十年多前HKPC推工業4.0,有團去德國交流,其中一站係參觀BMW的人機協作生產,另人大開眼界,可惜我撞時間,無報名去參觀。
BMW我有興趣是Museum 其中一個主題係創意,由一入門口已經開始,最高一層係有天井直通下面,上面由上千個微型摩打以鋼絲吊著一個不鏽鋼球(一時直徑),每個在不同位置及高度細心睇係可以展示所有汽車的外型。
落一層是用木所做成汽車的外殼,落多一層是鋁合金車架,我估唔到在WWII以前BMW已經這樣做本架,然後係架完整嘅車。
2009年的Concept car用咗90多個專利技術在車上,例如包住車身的外皮,可以變色,減低風阻,heads up dashboard,X型brake 燈⋯⋯
我預約咗英語導賞員,由門口一直介紹整個博物館的主題-創新科技。他們好knowledgeable ,我問很多問題他都能夠一一解答。最後我買咗一本英文書係講BMW嘅創意,現在仍然保留着!
幾好吖,每個人睇到嘅重點都可以好唔同。
去外國讀書留學,除了學語言,長知識,進一步了解當地及其他國際學生的國家文化及民族性,知己知彼,趨吉避凶,就不用動不動在社交媒體投訴被歧視!

作者: twhkleung 時間: 25-7-1 08:45
ANChan59 發表於 25-7-1 07:16 
我係機械工程師出身,對機械裝配車間好熟悉冇乜新鮮感。十年多前HKPC推工業4.0,有團去德國交流,其中一站 ...
下! 原來可以約英語導賞員!!! 
希望有机会再去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7-1 08:48
twhkleung 發表於 25-7-1 08:45 
下! 原來可以約英語導賞員!!!
我還想去睇埋波子,還有意大利的super cars。

作者: twhkleung 時間: 25-7-1 08:51
ANChan59 發表於 25-7-1 08:48 
我還想去睇埋波子,還有意大利的super cars。
幾大車廠, 如果可以, 點都要去参覌參覌.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7-1 08:55
twhkleung 發表於 25-7-1 08:51 
幾大車廠, 如果可以, 點都要去参覌參覌.
最近想去睇中國歷朝歷代的故都,應該會有很多得着!

作者: yatyat0701 時間: 25-7-1 22:08
964000 發表於 25-6-30 23:06 
本帖最後由 964000 於 25-6-30 23:09 編輯
順便提下,如果有興趣去德國升學
謝謝你的資訊

作者: yatyat0701 時間: 25-7-1 22:12 標題: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yatyat0701 於 25-7-1 22:12 編輯
謝謝大家的意見,
希望其他家長繼續分享德國留學的資訊及意見、利與弊,
當地文化、未來工作發展等等

作者: yatyat0701 時間: 25-7-1 22:19
twhkleung 發表於 25-6-30 21:08 
去外面讀書, 就算大學先去, 一去都最少4年.
4年对人生唔算短, 特別係十几歲到四十年前, 是人生任可能力方面 ...
之後小朋友有留在德國升學嗎?

作者: twhkleung 時間: 25-7-1 23:32
yatyat0701 發表於 25-7-1 22:19 
之後小朋友有留在德國升學嗎?
他最终轉左方向, 去左加拿大学AI, d 细路都係除波續流, 潮流乜就轉乜...
作者: wingfly6688 時間: 25-7-2 00:09
yatyat0701 發表於 25-6-28 23:21 
請問多香港人選擇德國升讀大學嗎?
多或少的原因?
原因可能係仍有唔少公立大學唔收學費 
作者: YinKiuLam 時間: 25-7-2 15:23
twhkleung 發表於 25-6-30 21:08 
去外面讀書, 就算大學先去, 一去都最少4年.
4年对人生唔算短, 特別係十几歲到四十年前, 是人生任可能力方面 ...
你朋友讀
Read ding 定係 Red ding 先?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7-2 21:59
YinKiuLam 發表於 25-7-2 15:23 
你朋友讀
Read ding 定係 Red ding 先?
后者吧!

作者: twhkleung 時間: 25-7-4 07:22
YinKiuLam 發表於 25-7-2 15:23 
你朋友讀
Read ding 定係 Red ding 先?
我都被派驻Reading 同Dusseldorf两年多, 又鈡意周末孭住背囊坐火車四圍去, 所以d地方名点讀, 听下d 到站提示就知.
(不过我向UK讀書時己知这地方讀法, 又好似曼徹斯特, 好多人个重音向中間, 其实係向前面, 不过冇左胃, 大家听得明就OK)
作者: twhkleung 時間: 25-7-4 07:24
重點我唔係想講d名點讀, 係有冇融入當地文化去第一身的了解下,学習下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5-7-4 09:52
twhkleung 發表於 25-7-4 07:22 
我都被派驻Reading 同Dusseldorf两年多, 又鈡意周末孭住背囊坐火車四圍去, 所以d地方名点讀, 听下d 到站提 ...
本帖最後由 poonseelai 於 25-7-4 10:45 編輯
在youtube聽到銷售Man 'ches ter (stress 在中間)樓廣告, 難接受D
我哋以前那有學stress㗎, 拆開D字就算, police 咪係 po lice, 好多年前有次行書局播劉家傑教英文, 佢列出10個常用字, 自己係心讀完一聽全部stress錯哂, 滴汗, 自此留意, 努力學

作者: twhkleung 時間: 25-7-4 10:11
poonseelai 發表於 25-7-4 09:52 
本帖最後由 poonseelai 於 25-7-4 09:56 編輯
在youtube聽到銷售Man 'ches ter (stress 在中間)樓廣告 ...
名, 其实錯重音, 其实一d都唔其, 其既係唔去理, 或者知都唔收.
有次同個friend同佢太太食飯, 佢太太係CBC, 講到个英国地名, 佢讀錯左个重音位, 我當然冇所胃, 但她十分醒, 她听到我點讀后, 第二句已自动改正, 大家都若無其事, 但我心就在讚, 真係醒目.
作者: 1992英语baby 時間: 25-7-4 11:57
德國理工科十分有名,本身是工業大國(不似英國)…畢業後工作機會不會比英語國家差. 懂得中德雙語是很大優勢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5-7-4 12:51
twhkleung 發表於 25-7-4 10:11 
名, 其实錯重音, 其实一d都唔其, 其既係唔去理, 或者知都唔收.
有次同個friend同佢太太食飯, 佢太太係CBC, ...
本帖最後由 poonseelai 於 25-7-4 12:59 編輯
我都會留意其他人發音, 同自己唔同就上網check 下 pronunciation
有時見客前也會check 下客人名字的發音, 減少出錯, 有次開會介紹同事, Ivan, 比個法國長者客認識, 個客反覆問個名點串, 原來 Ivan 源自俄羅斯, 讀“ 依橫”, 上網 check 原來" I 墳” 係後來在英定美的發音, 又學倒嘢

作者: twhkleung 時間: 25-7-4 18:05
poonseelai 發表於 25-7-4 12:51 
本帖最後由 poonseelai 於 25-7-4 12:59 編輯
我都會留意其他人發音, 同自己唔同就上網check 下 pronun ...
原來如此, 真係學到野. 
不过, 欧洲人d名, 都真係几难讀, 個客一介绍完自己个名, 轉头又唔記得左, 都几尷尬...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7-4 19:17
twhkleung 發表於 25-7-4 07:22 
我都被派驻Reading 同Dusseldorf两年多, 又鈡意周末孭住背囊坐火車四圍去, 所以d地方名点讀, 听下d 到站提 ...
我有十多年,年年都去Düsseldorf 一兩次展覽會,8月去旅行車展Caravan Salon Show,十一月去Medica醫療器械展。還有隔離科隆的IDS牙科設備展。

作者: yatyat0701 時間: 25-7-5 14:01
1992英语baby 發表於 25-7-4 11:57 
德國理工科十分有名,本身是工業大國(不似英國)…畢業後工作機會不會比英語國家差. 懂得中德雙語是很大 ...
本帖最後由 yatyat0701 於 25-7-5 14:02 編輯
請問中德雙語,是指普通話?何解中文好有優勢?
英語好的話,有優勢嗎?

作者: 1992英语baby 時間: 25-7-6 09:02
德國本身有很多大公司在工程醫藥領域,出口很多去亞洲如中國. 瑞士公司亦是. 將來回流德系公司在中港發展會比較好些.

作者: 1992英语baby 時間: 25-7-6 09:37
識去德國讀大學的朋友都是中學已經有學德文,有一定程度.

作者: twhkleung 時間: 25-7-7 05:25
1992英语baby 發表於 25-7-4 11:57 
德國理工科十分有名,本身是工業大國(不似英國)…畢業後工作機會不會比英語國家差. 懂得中德雙語是很大 ...
德国科学技朮其实唔单只唔差, 好多都好勁添, 不过, 佢雖然比英国好, 但睇數句, 英国其实也不算差. 返而值得心思的是, 點解两大戰敗国, 可以咁快又变得咁勁, 而d so-called 戰勝国, 都只能跟在败者之後, 咁係咪令原做个敗国重好过?

作者: 1992英语baby 時間: 25-7-7 09:47
日本明治維新已經派人去德國學嘢,美國佬在德國戰後吸收大量科學家. 英國主要是太集中在金融等服務業其他工業一直被拋離. 就算服務業亦是美資主導. 英國連教育個政府都缺水,連起條高鐵都沒錢弄。

作者: 1992英语baby 時間: 25-7-7 10:26
以前同德國人做事會覺得他們比較嚴肅,一板一眼. 但現在新一代已經很不一樣英文更加說得很好.

作者: yatyat0701 時間: 25-7-7 11:12
1992英语baby 發表於 25-7-7 10:26 
以前同德國人做事會覺得他們比較嚴肅,一板一眼. 但現在新一代已經很不一樣英文更加說得很好.
...
謝謝資訊

作者: Sylvan 時間: 6 天前
本帖最後由 Sylvan 於 25-7-29 21:21 編輯
德國本科比較少以英語授課, 即使有, 也只是第一年半英半德, 第二年全德語, 也就是說, 若沒有德文B2以上能力, 就要一年內在課餘時間補足。在德國的VHS讀德文A1, A2, B1要半年時間, B2要另外半年, 而且是一星期四天, 每天4小時課才上得完。
在德國考Abitur (香港的DSE), 若德文沒有C1甚C2根本考不上。
德國工程固然出名, 但歷史、哲學也很出名, 有些有名的大學, 要懂一種古文及四種現代語言, 德文4卷都高分, 才有資格考入。而本地生會讀德文、英文、拉丁文, 選修法文、俄文或西班牙文。
德國沒有聯招, 所以相中甚麼院校, 甚麼科目, 要自己一間間申請。同樣地, 因為每間和每科要求都不同, 所以想讀的科目, 該學生未必有讀過required subject.
中途想轉科亦未必可行, 需要經外國人事務管理局決定, 因為外國人最多只能在德國讀10年書, 轉科有可能因為超過10年而不被允許。尤其有些科目, 例如: 藥劑, 要讀12年。
畢業後找工作方面, 因為是外國人, 要拿到工簽, 就必須讀O個行做O個行。 將來想轉工作比較困難, 因為德國比較死板, 香港只有3成人讀O個行做O個行, 事實上比較靈活。除非找BOTTLE NECK的工作, 或找外資公司, 否則德文不如本地人, 可能畢業後一年半都未必找到工作。
好灰? 在德國讀書也有好處, 就是除了巴符州外, 其他州都是免學費讀書。
另外, 德國重視實際應用, 有些學科, 大學 (University)根本沒有, 反而在Hochschule (類似理工學院) 或 Ausbildung (半工讀學徒制)反而會找到, 例如稅務師、護理、, 很多公司例如Porsche、銀行甚至超市 都有自己的Ausbildung, 讀完基本上必然可以在該公司工作。
作者: yatyat0701 時間: 5 天前
Sylvan 發表於 25-7-29 21:18 
德國本科比較少以英語授課, 即使有, 也只是第一年半英半德, 第二年全德語, 也就是說, 若沒有德文B2以上能力 ...
謝謝詳細資料

作者: Sylvan 時間: 5 天前
本帖最後由 Sylvan 於 25-7-30 22:48 編輯
你說想知德國的文化是怎樣, 指的是哪方面文化? 食物文化? 工作文化? 生活文化? 還是對外國人的看法?
作者: ANChan59 時間: 4 天前
Sylvan 發表於 25-7-29 21:18 
德國本科比較少以英語授課, 即使有, 也只是第一年半英半德, 第二年全德語, 也就是說, 若沒有德文B2以上能力 ...
多謝分享。

作者: yatyat0701 時間: 4 天前
Sylvan 發表於 25-7-30 22:48 
你說想知德國的文化是怎樣, 指的是哪方面文化? 食物文化? 工作文化? 生活文化? 還是對外國人的看法? ...
工作、生活的文化,謝謝

作者: Sylvan 時間: 3 天前
本帖最後由 Sylvan 於 25-8-1 16:58 編輯
回覆 yatyat0701 的帖子
德國人直腸直肚, 好處是你不用猜, 有任何不滿, 他們一定出聲, 壞處是香港人可能會不習慣太直接。另外德國人也比較pocker face, 有些人會不喜歡他們外表冷漠, 以為不喜歡自己, 但事實是, 德國人見你有事時, 會主動幫忙, 沒事就會坐回去繼續pocker face。
不要期望同事會變成朋友, 同事是同事, 朋友是朋友, 共事10年亦未必知對方是否已婚, 比起西班牙人, 德國人少一點熱情, 多一點私隱。但當德國人看你為朋友, 就是一輩子的朋友。
在香港工作過的話, 對他們來說, 我們仍是太勤力, 所以千萬別在放工後用email甚麼的找他們, 他們一定不會回覆, 甚至叫你不用太勤力。簡單說, 德國人真的重視work life balance。再者, 德國稅重, 所以做兼職、超時工作, 絕對得不嘗失。
他們都喜歡早起、早返工、早放工。
比香港, 德國很多地方沒那麼國際, 所以不要期望別人一開口會跟你說英語, 再爛的德文, 只要願意說, 他們大都有耐性等你說清楚。
感覺上德國人不太懂你不懂甚麼, 所以無論老師(教小孩)還是同事(教新同事), 不懂就問就好了。
直得一提是, IT在德國比你想像中要差, 無論基建還是系統應用、電子化之類, 都不算太出色。政府部門早兩年才開始電子化申請和入檔案, 在此之前都是紙本, 所以很常見要申請任何都東西, 公營的私營的, 打電話去問去申請就有服務, 電郵都石沉大海。
--------
飲食上, 德國人真得不太追求飲食美味, 但卻注重健康, 所以難找多種類又美味的飲食, 華人都喜歡自己煮, 他們食放在雪櫃一兩天的麵包也沒有問題, 但要找健康食物, 補充劑都又平又容易。
德國人亦比較務實, 所以衣服鞋襪、用具、文具都以實用為主, 很難找到花肖的東西。簡單說, 就是一個字: 悶
住屋通常比香港的大, 但又不及北美那麼多大屋, 法律規定每名12歲以上人要有最少12平米居住面積(每個州可能略有不同)。找居住地方是一大頭痛問題, 不懂德文可能連睇屋的機會都沒有。有些德國人亦不喜歡租屋給外國人, 除了因為溝通不到, 更因為大家的生活習慣不同, 例如他們食COLD CUT, 我們卻相對地煮得比較多油煙。跟鄰居之間 (尤其如果對方不是長者), 會保持一定的不遠又不近的距離, 最有趣是大家會避免在公共地方碰面超過每星期一次。
自俄烏戰爭後, 油價很貴, 所以政推出德國車票 deutschland ticket, 每月58歐 (有些州有另外補貼), 交通費比英國平很多, 學生有額外津貼, 3X歐全月全國通用 (只不能搭ICE, IC和EC, 其他公共交通工具都可以用)
德國人極喜歡運動, 即使在健身房見到八十歲公公婆婆做運動健身是尋常事; 同圍都有運動協會, 提供十至廿項, 包括柔道、游泳、踩單車、滑雪、跳舞、Yoga等項目。
無論音樂或體育, 大概都不以比賽或賺錢為目標, 所以有很多公益活動或表演。
相對香港人, 德國人的確沒那麼熱衷賺錢, 平靜安穩的生活才是常態。
作者: yatyat0701 時間: 3 天前
Sylvan 發表於 25-8-1 00:21 
回覆 yatyat0701 的帖子
德國人直腸直肚, 好處是你不用猜, 有任何不滿, 他們一定出聲, 壞處是香港人可能會 ...
謝謝
如果與英國比較,係唔係英國更適合香港人去升學?

作者: Sylvan 時間: 3 天前
回覆 yatyat0701 的帖子
坦白說: 是的
語言影響思考, 思考也影響語言, 不懂對方的語言, 其實很難了解為何德國人會這樣生活, 有這樣的態度
例如在英國, 不用別人解釋你也知為何要交council tax, 但在德國的教堂稅, 又是為何?
在兩地我都生活過, 比較德國和英國, 我個人還是喜歡德國生活, 只因這較適合我, 但無疑, 在德國起步比英國難。當然, 可能你的孩子年青, 無論去哪裡都容易適應, 心態和需求都跟我不同。最好還是去這兩個地方旅行, 看他自己喜歡甚麼, 只要喜歡, 就會克服困難。
作者: yatyat0701 時間: 3 天前
Sylvan 發表於 25-8-1 16:54 
回覆 yatyat0701 的帖子
坦白說: 是的
你為何比較喜歡德國?

作者: ANChan59 時間: 3 天前
Sylvan 發表於 25-8-1 00:21 
回覆 yatyat0701 的帖子
德國人直腸直肚, 好處是你不用猜, 有任何不滿, 他們一定出聲, 壞處是香港人可能會 ...
你在德國生活,你自然會了解得更深入。自己在工作生意上跟德國客人及朋友交流,交往。
如果做sales and marketing,或者做international business,他們較靈活,更願意及主動了解非德國人的想法。
英國人及德國人都講究work life balance,兒子一個下屬是德國人,他放工後教年輕人打網球,所以要準時放工,他自己星期三會返公司也準時放工去睇英超。

作者: Sylvan 時間: 3 天前
回覆 yatyat0701 的帖子
我喜歡德國人的外冷內熱, 表面上POKER FACE, 但事實上有需要的時候, 陌生人都會來幫你, 到沒需要, 他們自然會退開, 不會打搞你的生活。他們的直腸直肚, 讓你跟他們打交道時, 不用猜度會否表裡不一。
德國小孩相對有教養, 歧視沒那麼嚴重: 在英國, 無論自己或朋友、HOUSEMATES, 以前或現在, 都試過被襲擊, 小學生、中學生向我們掉雞蛋、掉雪球(惡意那種), 成年人甚至長者在你聽邊說"FXXX OFF"; 但在德國從未有這事發生
德國治安較好: 在英國的朋友試過眼睜睜見有人偷(搶)他在門外的汽車零件, 而我在德國見到一個媽媽開了嬰兒車上的袋, 內有銀包, 卻不關上, 而且嬰兒車就放在地鐵門邊, 自己抱著BB坐另一邊碌手機
德國的那份寧靜, 是自打從離開機場就感覺到, 不單是安靜而是寧靜; 活了些年, 再大的公司做過, 再熱鬧的氣氛見過, 再大的壓力嚐過, 追求的反而是, 即使在公共空間, 人人都可以享受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德國只有38%人有大學程度, 也就是說, 所謂的"讀唔成書", 要做手藝/勞動工作, 也不會被看不起, 是實上工資也不會像在香港一樣差很遠, IMPLICATION是每個人都有價值。讀大學是因為喜歡鑽研一個題目, 若真心喜歡, 即使考不到ABITUR, 有相關工作經驗5年, 仍是可以讀那個科目。雖然難一點轉行, 但人生還是有U TURN (15個州的公立大學是免費, U TURN成本相對較少)
作者: Sylvan 時間: 3 天前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我認識的德國朋友, 也是做sales and marketing, 而且做美資公司, 英語完全沒有問題, 但詳談就會見到他們那種固執, 而這種一板一眼深入骨髓, 影響著生活每一個層面。
最典型的例子是, 初到貴境的外國人要找屋, 業主通常要你有當地銀行戶口, 但銀行不給沒有住址的人開戶...我戲稱這叫德式鬼打墻
作者: ANChan59 時間: 3 天前
Sylvan 發表於 25-8-1 21:30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我認識的德國朋友, 也是做sales and marketing, 而且做美資公司, 英語完全沒有問題, ...
曾經跟兩個德國工程師合作,他們講咗一句說話都對我來講好有用。
Something you think it works, but it doesn’t work is theory.
Something it works, but you don’t know how it works, it’s practical 。
咁英國業主靈活好多,先預繳一年租金,有冇戶口都冇問題。

作者: Sylvan 時間: 3 天前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很同意呀~
你認識的德國工程師所說的, 也側面反映了他們有多務實
在英國或香港, 業主只管你有沒有錢交租....所以這是讓人很不易理解他們的其中一些小事
作者: ANChan59 時間: 3 天前
Sylvan 發表於 25-8-1 22:03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很同意呀~
你講嘅業主或者agent ,或者銀行是否特別例子?
如果要地址都有好多方法,如果讀書或者有僱主,應該不難解決。

作者: Sylvan 時間: 3 天前
本帖最後由 Sylvan 於 25-8-2 01:41 編輯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算是典型例子
因為居住地址要在政府登記, 地址也會顯示在"身份證"上, 可以說登記地址等於承擔自己在德國的活動的法律責任*(下面再討論這一點)
所以沒有政府發出登記住址的文件, 開不到本地銀行戶口 (部份網上銀行不受此限, 但這些網上財務機構受哪國法律監管, 有沒有監管, 一般人都不太花心思去理解)
有沒有銀行戶口, 對業主來說, 某程度上是一種保障, 租屋時業主可能要你提供credit report, 有本地銀行戶口才有credit report, 否則根本不知你的信用紀錄。
不像英國, 海外生讀大學, 院校會有accomdation office, 德國沒有這回事, 有部份院校的確有學生宿舍, 但絕大部份都宿位不足, 學生要自己搵合租或apartment, 另一個德式鬼打牆是, 有一段時間, 德國領事管批學生簽證的前題是要該申請人已租到住房, 而德國人通常不願意未見過租客就隔山租房給你。
工簽, 尤其secondment會好很多, 因為有公司擔保, 甚至公司會替員工找屋。
*有朋友試過離開德國但沒有取消登記住址, 又不知道原本有筆醫療費未俾錢, 診所寄單, 賣左條數俾收數公司, 告埋上法庭都唔知, 直至一年幾後個業主開佢信箱先發現這事。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